2.2 粮堆表观风速与粮堆表层阻力
根据表3和表4的数据,计算单位粮层阻力Zm,单位粮层阻力Zm乘以4.7计算出4.7m小麦粮堆粮层阻力Zz。但是通过实测得到的上层4.7m粮堆的阻力Z1与按照单位粮层阻力计算得到的上层4.7m粮堆阻力Zz相比,Zz明显小于Z1,且表观风速越大差值越明显。如果把整个粮堆内部单位粮层阻力视为相同,说明从粮堆空间进入或流出粮堆的空气在表层就受到一定的阻力,即Z1与Zz的差值,定义为粮堆表层阻力Zb。小麦粮堆表层阻力Zb略小于单位厚度的内部粮层阻力Zm,Zb与表观风速和单位通风量呈正相关,但与粮堆高度无关。在实用单位通风量范围内,吸出和压入式小麦粮堆表层阻力与粮堆表观风速的关系见图4和图5。
由图4和图5得到小麦下行吸出式和上行压入式通风时,用幂函数公式表示的粮堆表层阻力与表观风速的试验公式:
式中:a,b—与粮食品种和通风方向有关的系数,见表5。
从表5可知,试验得到的幂函数公式与Shedd1953公式形式相同,说明小麦粮堆的单位粮层阻力符合多孔介质的力学规律,幂函数公式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表5中表观风速范围内,小麦上行压入式通风的表层阻力公式除以下行吸出式通风的阻力公式可以得到:
小麦粮堆在下行吸出式和上行压入式通风时的粮堆表层阻力随风量的变化规律如图6所示。当表观风速较小时,上行压入式的表层阻力小于下行吸出式的阻力;当表观风速较大时,上行压入式的表层阻力大于下行吸出式的阻力。其转折点的表观风速为0.0294m/s。
2.3 粮堆表观风速与粮堆内部单位粮层阻力
由表3和表4测定得到不同粮堆表观风速下小麦吸出式和压入式通风单位粮层阻力曲线见图7和图8:
由图7和图8可知,小麦吸出式和压入式竖向通风单位粮层阻力与表观风速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公式表示,简化成工程用经验公式为:
吸出式竖向通风(R2=0.9631):
式中:a,b—与粮食品种和通风方向有关的系数,见表6。
根据表6可知,试验得到的幂函数公式与Shedd公式形式相同,说明小麦粮堆的单位粮层阻力符合多孔介质的力学规律,幂函数公式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在表6所示的表观风速范围内,将小麦上行压入式通风的单位粮层阻力公式除以下行吸出式通风的阻力公式可得:
根据图9可知,当表观风速较小时,上行压入式通风的单位粮层阻力小于下行吸出式的阻力,二者非常接近;当表观风速较大时,上行压入式的单位粮层阻力大于下行吸出式的阻力,二者相差较大。转折点的表观风速为0.022m/s。
2.4 竖向通风粮堆总阻力的计算方法
由于竖向通风时粮堆表层存在附加阻力且与粮层高度无关,而内部粮层阻力与粮层高度呈正比。因此,包括表层阻力在内的粮堆总阻力并不与粮堆高度呈正比,计算粮堆总阻力的合理方法应该是粮堆内部阻力加表层阻力,即:
式中:H粮堆—通风时粮堆总阻力,Pa;Zb—通风时粮堆的表层阻力,Pa,按表5计算;Zm—通风时粮堆的单位粮层阻力,Pa/m,按表6计算;H—通风方向粮堆的总高度,m。
3. 结论
小麦粮堆存在明显的表层附加阻力,定义为粮堆表层阻力,粮堆表层阻力与粮堆高度无关,可以用Shedd形式的幂函数公式(3)近似描述计算,且精度可以满足工程需要,见表5。
小麦粮堆的单位粮层阻力可以用Shedd形式的幂函数公式(6)近似描述计算,且精度可以满足工程需要,见表6。
粮堆阻力为表层阻力与内部粮层阻力之和,由于粮层阻力与粮堆高度成正比,而粮堆表层阻力与粮堆高度无关,因此粮堆总阻力并不与粮堆高度呈严格的正比关系,而应由公式(7)所确定的粮堆内部粮层阻力与表层阻力两部分之和进行计算。
小麦上行压入式通风的粮堆表层阻力和单位粮层阻力在表观风速较小时都小于下行吸出式通风,但在表观风速较大时都大于下行吸出式通风,风速越大差别越明显。由于通风阻力在不同方向通风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说明小麦粮堆不是各向同性而是各向异性的,在储粮粮堆传热传质问题时应考虑各向异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