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科技力量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0-09-09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宏伟  实习记者 安宁

202092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当前,我国粮食储备能否满足消费需求?日前,在2020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的粮食库存构成主要分三大类: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和企业商品库存。粮食库存总量维持高位运行,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安全警戒线水平,稻谷、小麦库存都能满足一年以上需求。

“有的省份根据当地特色和消费习惯,建立了少量杂粮储备。36个大中城市和市场易波动地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大米、面粉等成品粮储备,可满足当地15天左右的市场供应。王宏说。

体量巨大的粮食储备下,如何用科技支撑来保障储粮安全?平房仓横向通风技术、动态云图分析软件系统、真菌毒素全自动净化仪……一系列储粮减损新技术亮相此次科技活动周,展现“大国粮仓”科技储粮、绿色储粮方面的长足进步。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储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忠杰告诉记者,平房仓横向通风技术可以使进出粮效率提高2~3倍,节约费用1/吨粮~2/吨粮,同时,储粮水分损耗少,进出粮的劳动强度也显著降低。截至2019年,该技术已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7个粮库推广应用,累计仓容约288万吨。

为推动实现仓储环节的节粮减损,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补助100多亿元用于危仓老库粮库维修改造和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从仓储技术看,我国粮食仓储能力明显增强,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

在江西省南良荆山粮库4-1仓房,记者看到今年7月新入库的稻米已完成覆膜密封储存,粮仓内温度凉爽,降温机组持续运行。据了解,经过仓库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南良荆山粮库已建成信息化智慧粮库,基本实现了浅层地能低温技术、空调控温、充氮气调、谷物冷却技术等融合使用。

“这个粮仓应用了浅层地能低温储粮技术,通过利用地下浅表层100米约18℃的低温冷源,可将粮食温度全年维持在平均15℃以内的低温状态,达到安全、保鲜、生态储粮的目的。南良荆山粮库保管员桂城说。

“低温保粮可使粮食存放时间延长、品质裂变速度延缓。”南良荆山粮库负责人彭锐告诉记者,同样一批粮,按照传统方式,保粮时间一般为3年,而应用浅层地能低温保粮技术,储存时间能达到5~6年,品质也可以保持得更好。他介绍,仅4-1仓房就储粮1600吨,整个4号仓合计储粮6400吨,荆山粮库拥有27栋高大平房仓,库容可达1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