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 把头等大事做得更好

  • 时间:2018-02-01

2018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明确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消化粮食库存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解决好我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过去一年,这件头等大事做得怎么样?站在新起点上,如何将这件大事做得更好?

122日,国家粮食局在京召开2018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研判形势,部署2018年粮食流通改革发展任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受主任何立峰委托,代表国家发改委作重要讲话。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作工作报告。会议明确,2018年粮食工作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消化粮食库存、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完善粮食宏观调控、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和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六大重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

服务乡村振兴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年均收购粮食8000亿斤,2017年增长至8500亿斤。在粮食生产量有保障的同时,粮食供给质量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优质粮食工程”获得中央财政资金50亿元,16个省份获得重点支持,“吉林大米”等一批优质粮食品牌不断涌现。

如何把握新时代粮食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胡祖才在会上表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牢牢把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攻方向,牢牢把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防范化解风险这条工作底线。

对粮食行业而言,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从解决产量问题向推动结构优化转变,城乡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着力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企业经营质量、行业发展质量、安全保障质量等。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粮食连接乡村和城市,覆盖一二三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三大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还应注意到,粮食兼具一般商品和公共产品双重属性,影响面广、敏感度高。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粮食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确保粮食市场规范运行。

推进收储制度改革

加快消化库存

2017年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翌年,经过多方努力,市场价格机制已经形成,改革效果超出预期。2017年也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首考”完成之年,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粮食库存消化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1690亿斤,政策性玉米库存比历史最高点下降28%

与此同时,“优质粮食工程”“粮安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粮食产业经济同比增长10%,拓展出新格局。粮食领域流通监管、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全球粮食供求宽松,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轻言粮食问题过关了。”张务锋表示,种植结构调整、库存消化加快、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等,给粮食供需形势带来了新变化,从更高层次上对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提出了新要求。

张务锋强调,在深刻认识粮食供需形势的前提下,围绕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粮食消费需求提档升级,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全面增强保障粮食安全能力。

据了解,2018年粮食领域的工作重点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消化粮食库存、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完善粮食宏观调控、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和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六个方面。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要进一步巩固放大。当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购正处于旺季,要强化协作配合与组织衔接,确保收购平稳有序。各地开展市场化收购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张务锋表示,一方面,要督促政策执行主体将小麦和稻谷执行预案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另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市场化收购,健全收购资金保障、运力协调、产销衔接等机制,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

在加快消化粮食库存方面,要敦促指导存储企业严格落实粮食出库政策,确保成交粮食及时出库。要加快消化超期储存粮食,避免质量逐步退化、造成更大损失。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要按规定用途定向妥善处置并加强监管,严禁流入口粮市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