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绿色储粮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粮食仓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绿色储粮单项技术应用已基本成熟,分区域绿色储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绿色储粮单项技术应用基本成熟。从“十五”到“十三五”,通过“安全绿色储粮”、“储备粮减损”、“节能增效绿色储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攻关,以低温、气调、绿色防护药剂等为代表的绿色储粮单项技术应用已基本成熟。截至2023年底,全国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应用规模达到2亿吨仓容;气调储粮技术应用规模达到5500万吨仓容,可实现仓房免熏蒸率达85%以上,磷化铝(化学药剂)用药量降低70%以上;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规模超过2200万吨仓容;惰性粉防虫技术应用规模达2000万吨仓容;横向通风成套储粮技术应用规模达400万吨仓容,可将储粮水分损失控制在0.3%以内。二是绿色储粮技术集成体系框架初步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会同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及粮食仓储企业,依托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综合集成智能粮情监测预警、虫霉绿色防控、精准控温控湿储粮、横向通风成套储粮技术等多项科研成果,构建了仓房新材料应用、高效环保进出仓、智能监测预警、绿色综合防治、效能科学评价“五维一体”的绿色储粮技术集成体系,更好实现粮食保质保鲜。三是绿色储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成效明显。自2018年起,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在江苏张家港开启绿色储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经过多个储粮周期验证,取得明显成效,为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与常规或单一技术相比,应用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可减少化学药剂50%,节约人工15%-30%,降低能耗20%,所储稻谷销售价格高出同期同类稻谷0.1~0.2元/公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获得粮食仓储企业高度评价。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生态环境差别较大,依据不同储粮条件共分为七大储粮生态区,各生态区对绿色储粮技术应用需求有差异。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按照一体化推动绿色储粮发展的思路,依托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计划用3-5年在七大储粮生态区分批建立100个集成示范点,进一步开展测试、验证、示范工作,以点带面推动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广泛应用,促进粮食仓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