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京ICP备05008207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邮编:100037
论文题目 | T-2毒素脱毒菌株的筛选及脱毒机制初探 |
第一作者 | 向雨珂 |
其他作者 | 熊犍;张晓琳;张宏海;汪洋;赵晨; |
发表刊物 | 食品科技 |
发表年度 | 2017年 |
摘 要 | T-2毒素是A类单端孢霉烯族霉菌毒素中十分常见、毒性最强的一种。它具有分布广、毒性大、残留时间长、难处理等特点。为了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出能够高效脱除T-2毒素的菌株,以江浙地区受镰刀菌属霉菌污染严重的土壤为样品,从中获得了2株对T-2毒素有脱毒作用的菌株B14和B26。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14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B26为暹逻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对2株菌的脱毒机制初步研究表明,二者均可通过生物吸附和酶促作用脱除T-2毒素。在30℃,280r/min下培养(4~8)h,氧化微杆菌和暹逻芽孢杆菌的吸附率达到最大,分别为29%和26%。对氧化微杆菌和暹逻芽孢杆菌的发酵上清液和细胞内容物的脱毒活性进行分析,在未处理条件下,30℃,280r/min下培养48h后,氧化微杆菌的发酵上清液和暹逻芽孢杆菌的细胞内容物具有较高的毒素脱除效率,脱除率分别为92%和65%,但在荧光检测器下没有检测到新的产物峰;两者经蛋白酶K和加热处理后毒素脱除能力大幅降低,据此推测,2株菌是通过酶促反应脱除的T-2毒素,氧化微杆菌主要是胞外酶作用,暹逻芽孢杆菌为胞内酶的作用。具体的脱毒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筛选T-2毒素脱毒菌株及脱毒机制初探,为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原料及原粮的生物脱毒提供理论及应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