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户储粮损失的影响因素探讨

  • 时间:2016-09-08

亢霞 张雪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农户种植粮食品种复杂,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其粮食储存行为受到市场、家庭经营行为和粮食自然属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农户收获粮食后到下一个粮食收获来临之前,储存一定数量的粮食,其目的是待市场机会出售、种子用粮、饲用和口粮消费等,以防家庭可能会出现的食物安全问题或在较长时期内有机会选择更佳的市场价格销售产品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数量减少和品质的下降,从而造成储粮损失。如何降低农村储粮损失,开发“无形粮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资源有效利用,对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内涵,节能增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粮食储藏学、储粮生态理论和农户经济理论,粮食储存损失状况与农户粮食生产状况、市场价格、储粮环境、农户储粮期间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粮食籽粒的生态体系中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以及自然地理气候等状况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将影响农户储粮损失的因素划分为以下几类:

1 区域自然生态因素

不同区域的自然、气候、生态环境不同,粮食储藏的自然条件亦不相同。粮食的储藏条件对粮食储藏品质和数量损失有着直接的影响。考虑不同生态、自然条件下的农户储粮状况对准确掌握农户储粮损失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储粮生态系统,从性质上来说,自然生态状况是农户储粮的环境条件,分为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环境因子。

环境条件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是互相影响的,非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和杂质。储粮系统中温度主要有气温(大气温度)、仓温和粮温。这三种温度变化关系密切,互相影响。相互作用,通常是气温变化影响仓温变化,而仓温的变化又影响粮温的变化;衡量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多少用湿度来表示,通常高温低水分粮食籽粒,粮堆湿度小,低温高水分部位,湿度大。由于气体成分和杂质在农户储粮中难以考察,因此在农户储粮中非生物因子主要考察温度、湿度。

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害虫、螨类和菌类等有害生物,有害生物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消耗粮食营养,造成极大损失,导致品质下降。昆虫、螨类及其它动物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粮食而生存,微生物通过分泌出酶,将粮食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是影响储粮稳定性及品质的重要因素。由于一些幼虫、螨类和微生物很难观察,因此在农户储粮中生物因子主要考察虫、霉、鼠害。

此外,地区自然灾害也是影响农户储粮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自然灾害可能增大粮食储存过程中损失风险,另外一方面,自然灾害的频率影响农户粮食产量,从而增强了农户存粮意愿。

2 农户粮食储存方式和装具

一般而言,农户将粮食从田间收获并经过整晒、装入装具后.进入了储粮环节。而进入储粮环节的装具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储粮生态系统,装具环境对储粮损失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各农户储存方式和装具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储粮装具主要有木质仓()、水泥仓、木板仓、铁皮仓()、砖石仓、围屯、席箔仓、钢板仓、地面散装储存,地面包装储存、缸、坛、麻袋、编织袋、集装袋等等。不同装具其特点不同,防止虫霉鼠的侵害的性能也不同,粮食内部温度、湿度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对储粮损失的影响也不相同,需要分别考察。特别是粮食储存方式。如包粮、散粮、露天堆放、仓内储藏等储存方式和装具直接影响储粮期间可能发生的虫霉鼠害损失,是影响农户粮食储存损失的直接影响因素。

农户粮食进入储存环节后,其损失的大小与粮食收获时的成熟度、收获时期、水分含量,储存品种结构密切相关。粮食收获时的成熟度越高,粮食进入储存环节后发生的生理变化相对较小,如果粮食收获时的成熟度较低。进入储存环节后其生理成熟过程延长,从而使得粮食发生生理变化,加速了粮食质变和发生劣变的可能性,引发储粮损失的风险较大;同时与粮食收获的时期、水分含量也密切相关,如果粮食收获时天气较好,水分含量较低,那么进入储存的粮食状况较好,发生储粮损失的可能性较小,反之则发生储粮损失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储粮的品种结构对储粮损失的影响也很大,例如,小麦属于耐储品种,其收获后,经过一定时期的储存(12),其食品特性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而稻谷则不同,按照GB/T 20569200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规定,稻谷的储存周期一般在l2年,加工成的大米其保鲜期仅6个月。因此,粮食储存结构对储粮损失有较大的影响。

此外,农户储粮规模、储存时间、销售时期、粮食储存期间管理水平等因素都是影响农户储粮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

3 社会经济因素

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其生产经营离不开当地市场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粮食市场价格、粮食生产状况、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地区粮食产量状况、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农户家庭结构特征等。

地区粮食市场价格水平是影响农户粮食存储的重要因素,地区粮食市场价格较高,那么农户粮食销售量有增大的趋势,否则农户则存粮待价而沽。而且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农户对粮食市场价格的判断,从而影响农户存粮规模和粮食储藏时间,这对农户储粮损失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农户粮食生产状况对农户储粮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农户所处地区粮食产量较多,属于粮食主产区,农户生产粮食的目的是为市场出售,其一方面由于产粮数量大,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也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其粮食市场收益是其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采取储粮保护措施与技术有较高倾向;如果农户所处地区是主销区,农户生产的粮食多为自给自足型或者购进粮食存储,以供家庭消费的,一般而言粮食储存损失较少。

如果农户所处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粮食交易成本高,那么农户一方面有可能增加粮食储存,以防家庭粮食安全和饲料用消费;另一方面可能使农户因不能及时买到粮食而增加储存粮食的倾向。如果农户所处地区靠近城市或者交通便捷,粮食交易成本较低,那么农户相对具有较低的粮食储存意愿.除非农户自身粮食需求意愿大。

城市化发展水平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一个地区越发达,其粮食生产机会成本越高,投入到粮食存储中人工成本增高,其改进粮食储存装具,降低粮食储存损失的意愿越强。

此外,农户家庭结构特征,例如家庭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家庭粮食消费水平、非农就业、粮食生产量、粮食储存的目的和家庭对饥荒的态度等都会对家庭粮食储藏以及其损失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当然,家庭结构特征对储粮损失的影响,在一些城市家庭也有发生,这里我们没有对城市居民进行讨论。

通常情况下,农户储粮损失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影响因素综合引起的。因此,降低农户储粮损失不仅要考虑储粮技术的可行性,也要注意结合农户家庭实际情况特别是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本和可操作性。同时注意在日常储粮管理中,加强对粮食储藏管理的宣传指导,例如定期检查、观测粮温变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