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麦面粉与健康
- 时间:2016-08-29
当前健康状况和全谷物
肥胖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疾病负担(GDB)研究的一项最新分析显示:自从1980年以来,全世界肥胖/超重的成年人增长了28%。儿童增长了47%。来自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和评估研究所(IHME)关于188个国家超重、肥胖情况的一个研究,Marie Ng博士及合作者报告,全世界超重及肥胖人群总数从1980年8.57亿已增长到目前(2013年)的21亿。而目前全球6.71亿肥胖人群中,一半以上就只居住在10个国家而已。美国居于榜首,占全球肥胖人群的13%,第二位则是中国,印度名列第三位,中国和印度共占全球肥胖人群的15%,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印度、德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
中国式肥胖
虽然中国的超重和肥胖人数就位列美国之后,处于全球第二,有4600万左右。这个数字比起中国的人口总数而言还不算大,但是中国的肥胖趋势是非常明显的。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一份最新报告也显示,1980~2008 年,中国和墨西哥的肥胖人数几乎翻番,简直是“肥胖爆炸性增长”。
“中国式肥胖”趋势一:中青年成年人中,男人变得比女人胖
IHME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肥胖存在性别差异。虽然大家都在一起胖,然而发达国家是成年男人一直比女人胖,发展中国家则是成年女人始终比男人胖。为什么呢?对此,研究者就说,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妇女既需要劳作又需要照顾家庭,没有时间去管理体重。而在发达国家就相反,那里的男性会花更长的时间在电脑上,久坐不动。
在中国,中青年男性比女性胖
男性腰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就是中心型肥胖。《1993-2011年中国9省区成年人腰围分布变化趋势》这份科研报告就显示,在18年间里,18—65岁的成年人中,腰围均值男性从76.5厘米增至84厘米,女性从75.3厘米增至80.6 厘米,并且在2006年男性中心型肥胖率为22.5%,女性中心型肥胖率为21.7%,男性中心型肥胖率开始超过女性。成年男性的腰围均值在18年间上涨了7.5厘米,而女性是5.3厘米
“中国式肥胖”趋势二: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率高,且不再局限于大城市
中国的儿童超重、肥胖情况非常严重。教育部牵头,官方每隔五年就会有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这是最权威的反映少年儿童体质的数据。根据此数据,1985-2010年25年间,中国儿童肥胖检出率从几乎为零。而2012年,国际肥胖研究协会主办的《肥胖综述》月刊公布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有12%的儿童超重,在不满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国12至18岁的孩子中1.9%患有糖尿病,相当于美国同龄人(0 .5%)的四倍。这项研究还发现12.1%的中国青少年炎症发病率高,这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而在美国只有8.5%的青少年存在这种情况。可见超重、肥胖对于中国青少年影响之恶劣。
一直以来,人们的印象都是城市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是最高的,因为是“小皇帝”,过着比较优渥的生活。然而,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根据官方权威数据的研究发现,大中城市、富裕乡村是我国重要超重、肥胖流行区,以往认为“中国儿童肥胖主要在城市流行”的结论已过时。2005-2010年,肥胖在城市、富裕乡村全面流行。沿海大城市进入重度流行水平,其他大中城市和富裕乡村进入中度流行水平。内地中小城市及乡村将成为新的超重、肥胖增长点。恰好有一个佐证,杭州市2010年的一个官方调查就是,杭州学生肥胖检出率,城市男生为4.72%、女生2.34%:农村男生为9.26%,女生为6.82%。农村明显高于城市。
青少年儿童肥胖问题非常严峻
肥胖会造成高昂的社会代价
肥胖会带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并且研究也发现肥胖还和一些癌症强相关。整个社会都会为肥胖付出很多的经济成本,据美国《健康事务》杂志(Health Affairs)估计,2008年因肥胖所造成的经济成本已经占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至8%。因此,肥胖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如何对付它是个重大的公共政策几乎形成了国际共识。
综上所述:超重趋势大幅上升不仅影响发达国家,包括美国与加拿大,而且影响经济发迅速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全球肥胖/超重者比消瘦者更多。在那些普遍消费高热量低营养食物的地方,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病越来越流行。人所共知并且反复验证的解决办法之一是大量减少精粮消费,其它建议包括减少额外的脂肪、糖与甜品的摄取。
全谷物食品与健康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2006年制定的全谷物标签说明书草案,“谷物由完整、磨碎、破裂或脱落的颖果组成,它的基本结构成分是淀粉质胚乳、胚芽和麸皮,与它们存在于完整的颖果中具有相同的性质,应该被称作全谷物粮食”。
加拿大卫生部把全谷物定义为粮食籽粒,含有麸皮、胚乳和胚,而精制粮食则是剔除胚和麸皮的整粒粮食。在精制粮食生产中,剔除麸皮和胚导致成分和它们之间协同效应的消失,无益于健康。
全谷物食品具有特定的食物结构,增加饱腹感,减少运输时间和血糖反应。也含有健康促进成分,集中在麸皮和小麦胚芽部分,包括纤维素,它有改进粪便体积、饱腹感和生产短链脂肪酸的作用,和/或降低血糖反应;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镁能提高血糖稳态;和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一些矿物质、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多酚、和烷基间苯二酚,具有抗氧化和抗癌特性。
通过大量群体基础的前瞻性研究,包括较低的肥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观察对健康的影响;也观察了较高的水果、奶制品的摄入和低的白面包,加工肉类,人造黄油,以及软饮料的摄入对降低血浆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心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的作用,包括全谷物颗粒大小对减少胰岛素的反应。
与在人生较晚阶段突然而迅速改变饮食模式相比,开始全谷物摄取越早,越容易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在2009-2010学年,对明尼苏达州明尼波利斯/圣保罗双子城市的青少年饮食习惯调查发现:就健康食品而言,包括早餐、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低脂奶制品,青少年朋友们分享相同的饮食模式。另一项研究发现,膳食模式涉及全谷物替代食品中常见的美国儿童和青少年食用精制谷物成分,包括早餐谷物,爆米花,面包和其他烘烤食品,比萨饼,米饭/面条,快速面包/卷,其他粮食为基础的咸味零食,可以增加全谷物的摄入量。
相关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