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低温储藏出仓缓苏工艺简介

  • 时间:2016-08-04

为减少因环境剧烈变化造成的成品粮进出仓结露危害,通过对仓内环境温湿度智能快速调节及不同包装、品种的成品粮储藏环境条件研究,得出适用于南北方不同温湿度气候条件的应急成品粮出仓配套快速缓苏工艺。

当低温存储的大米出仓,进入高温高湿的外界环境时,此时大米温度低于环境露点温度,则大米包装袋表面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结露现象,正常情况下低温成品粮出仓时应经过缓苏过程才可出仓,但为了加快缓苏时间,可以通过计算大气的露点温度,得出结露临界点来进行分段快速缓苏。

不同温度条件下一定相对湿度大气的露点温度DPTa由式1计算,

式中:RHa——大气相对湿度,%

ta——大气温度,℃。

通过模型,模拟吨级成品粮库低温储藏环境,设定储藏环境的气温为17℃,气湿65%-70%;模拟出仓后的气温为32℃,气湿70%-80%。采用鼓风加热和加湿器分别控制气温和气湿,以模拟大米出仓的缓苏升温过程。以25kg/袋复合膜编织袋包装大米为实验研究对象,在堆垛层间,堆垛内外分层设置50个温湿度传感器。根据模型计算露点,模拟出仓缓苏实验。

1 吨级大米缓苏实验示意图

2 吨级大米缓苏实验传感器布点图

3 吨级大米模拟缓苏湿度变化图

4 吨级大米模拟缓苏温度变化图

结果表明,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大米缓慢上且呈结果表明,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大米缓慢上且呈结果表明,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大米缓慢上且呈结果表明,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大米缓慢上且呈现区域性特点,表为上面及侧最快中层下慢;即外层最快,中心慢。大米孔隙间的空气相对湿度亦随环境即外层最快,中心慢。大米孔隙间的空气相对湿度亦随环境即外层最快,中心慢。大米孔隙间的空气相对湿度亦随环境对湿度升高而缓慢,达平衡后受环境相影响减弱。据对湿度升高而缓慢,达平衡后受环境相影响减弱。据对湿度升高而缓慢,达平衡后受环境相影响减弱。据模型而采取分阶段升温式缓苏出仓。同时前后,大米样品模型而采取分阶段升温式缓苏出仓。同时前后,大米样品模型而采取分阶段升温式缓苏出仓。同时前后,大米样品中的霉菌孢子总数未发生明显变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