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霉菌检测技术

  • 时间:2016-08-04

危害真菌孢子计数原理及特点

在储粮过程中真菌生长,将会伴有大量的真菌孢子产生,通过检测粮堆中储藏真菌孢子数的变化,可对储粮真菌生长(危害)情况进行判定。危害真菌孢子计数是在传统的细胞显微镜测定方法基础上,为满足粮食样品微生物快速检测需要,建立的一种新的储粮真菌危害早期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无需无菌操作,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捷,单个样品检测时间34分钟,检测仪器成本低。

该方法对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样品检测重复性(n=10)检测,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在7.1%26.5%,与传统的平板菌落计数法比较,相关系数r 0.92。经十二家省级以上粮油食品检测单位,对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进行再现性检测,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在8.7 %30.5%。根据大量实验室和实仓研究,该方法对储粮真菌危害检测的结果,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判定标准,共分四级。详见下表。

 储粮真菌危害检测判定标准

上述判定标准对于粮食入库前已感染微生物的粮食储藏,可通过扣除本底值方法,采用新增孢子数量作为判定依据。根据储粮主要危害真菌孢子结构特点,该方法还可在显微镜下区别灰绿曲霉和亮白曲霉的孢子,进行分别计数,灰绿曲霉分生孢子椭圆形至球形,表面粗糙有刺;白曲霉分生孢子直径约2.5-3.5µm,球形,表面光滑,明亮。它对储粮真菌危害的预报和储粮安全水分的研究十分重要。该方法主要用于粮堆发热之前真菌生长情况的快速检测,也可用于粮食收购期间粮食质量快速检测和粮食真菌毒素快速筛选。

实验仪器及主要材料

  

显微镜

 

储粮真菌孢子显微结构

 

孢子计数板正面、侧面

 

孢子计数板计数区示意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