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检验 花生油真实性鉴别方法

  • 时间:2016-09-16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花生油真实性鉴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研究是否可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34 花生油

GB/T 5009.148 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

GB/T 5539 油脂定性试验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2008,ISO 3696:1987,MOD)

GB/T 15687 动植物油脂试样的制备(GB/T 15687—2008,ISO 661:2003,IDT)

GB/T 17376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制备(GB/T 173762008,ISO 5509:2000, IDT

GB/T 17377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GB/T 173772008,ISO 5509:1990, IDT

3   花生油纯度的鉴别判定

3.1  检验方法

3.1.1  定性试验:按照GB/T 5539执行。

3.1.2  脂肪酸组成检验:按照按GB/T 1737617377执行。

3.1.3  棉酚含量检验:按照GB/T 5009.148 执行。

3.1.4  甘油三酯检验:按照附录A执行。

3.2  判定规则

3.2.1  定性试验:按照GB/T 5539检验,根据不同油脂的定性试验进行判定。

3.2.2  产品经检验,脂肪酸组成不符合表1要求,按不真实花生油判定。

3.2.3  产品按照GB/T 5009.148检验,检出游离棉酚含量时,按含有棉籽油判定。

3.2.4  产品经检验,甘油三酯不符合表2要求,按不真实花生油判定。

3.2.5  产品经检验,有一项不符合表1 ~表2规定值时,可用生产该批产品的花生进行检验,佐证。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植物油中甘油三酯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甘油三酯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和用具、操作步骤、结果表示和方法的精密度。

本标准适用于包含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所有植物油,特别适用于检验富含亚油酸的半干性植物油,如以油酸为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棕榈油和花生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687 动植物油脂试样的制备(GB/T 156872008,ISO 661:2003,IDT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甘油三酯

1个甘油骨架和3个相同或不同的脂肪酸组成,是植物油的主要组成部分。

4  原理

根据甘油三酯分子量和不饱和度与等价碳原子数(ECN)的关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定量测定液体植物油中甘油三酯。

5  试剂

所有试剂均为色谱级,流动相使用前应脱气,且在不影响分离效果的情况下循环使用。

5.1  三氯甲烷、丙酮和乙腈。

警告:三氯甲烷为已知致癌物。吸入可引起中毒,有麻醉特性。勿与皮肤接触。长期吸入或摄入可引起肝、肾损伤,严重可导致死亡。三氯甲烷不易燃,但长期暴露在火焰或高温环境下可燃烧。空气中临界危害值为10ppm。使用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

警告:丙酮为易燃溶剂,不可在明火附近使用,建议在通风厨中使用。

警告:乙腈易燃,皮肤吸收和吸入可引起中毒,空气中临界危害值为40ppm,使用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

5.2  HPLC流动相:乙腈和丙酮,调节至合适的比例以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以50:50v/v)的比例开始调整;流动相应脱气,在不影响色谱分离的情况下可循环使用。

5.3  增溶溶剂:丙酮或丙酮-氯仿混合物(1:1v/v)。

5.4  甘油三酯对照品:使用商品甘油三酯,或使用花生油甘油三酯图谱(注12和图12)。

5.5  甘油三酯对照品溶液:称取0.5g±0.01g甘油三酯对照品至10mL容量瓶中,以增溶溶剂定容至10mL(试剂5.3)。

6  仪器和用具

6.1  高效液相色谱仪:

配有柱温箱;流动相应脱气;在不影响色谱分离的情况下流动相可循环使用。

进样装置:可输送10μL样品的进样器。

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

6.2  色谱工作站或积分仪。

6.3  色谱柱:不锈钢色谱柱,规格(250mm×4.6mm5μm),硅胶填料,载碳量22-23%,以十八烷基二甲基硅形式(注2)。

6.4  容量瓶:10mL25mL

7  操作步骤

7.优化工作参数:打开泵使流动相(试剂5.2)以1.5mL/min流速流经色谱柱至少30min,以得到稳定基线;调节流动相的相对比例及流速使甘油三酯各色谱峰按其ECN有效分离(图1)。

7.测试样品溶液的准备:称取0.5g±0.01g样品至10mL容量瓶中,以增溶溶剂(试剂5.3)定容至10mL。进样10μL该溶液。确定各甘油三酯色谱峰(操作步骤7.3),记录甘油三酯和溶剂的保留时间,记录各甘油三酯峰面积。

7.甘油三酯色谱峰的确定:采用与分析样品溶液相同的条件分析甘油三酯对照品溶液(试剂5.4),进样量10μL(操作步骤7.2),记录样品色谱峰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操作步骤7.2)。如果可能的情况下,通过与已知甘油三酯组成的植物油色谱峰或对照品甘油三酯比较确定样品中各甘油三酯色谱峰(备注4和参考文献2)。剩余甘油三酯的确定通过:

a)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甘油三酯i的相对保留时间(αi

式中:

RT’i——甘油三酯i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RT’三油酸甘油酯——和三油酸甘油酯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b)以甘油三酯对照品的log α和双键数量(n)做图。通过图可得到样品中所有甘油三酯的相对保留时间,而构成这些甘油三酯的脂肪酸都应存在于甘油三酯对照品中(图3)。

由确定的所有甘油三酯色谱峰计算各甘油三酯ECN数。在色谱图上,根据图1样品所示ECN数将甘油三酯分组。

8  计算

采用归一化法,即假设所有甘油三酯峰面积总和相当于100%。具有相同ECN数甘油三酯的相对百分含量(Ti)可通过下式计算得出:

式中:

iECN——相同ECN数的甘油三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9  紫外检测器的操作步骤(注5

9.1  试剂

所有试剂均为色谱级。

9.1.1  乙腈和四氢呋喃。

警告:四氢呋喃为易燃溶剂,空气中浓度达到2-11%,可引起燃烧。吸入或摄入可引起中毒,空气中临界危害值为200ppm

9.2  仪器和用具

9.2.1  高效液相色谱仪:同6.1

9.2.2  色谱柱:两根规格为150mm×4.6 mm i.d. Spherisorb S3ODS-2色谱柱串联(Phase Separations Ltd.),该色谱柱填装3-μm C18键合硅胶颗粒。色谱柱柱温应恒定在20±0.05

9.2.3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20nm(图2和参考文献3)。

9.2.4  流动相:乙腈和四氢呋喃(73:27v/v)。将流动相置于功率为10瓦的超声水浴中脱气,且分析过程中流动相应连续脱气;流速1.0mL/min

9.3 操作步骤

9.3.1  仪器优化同7.1

9.3.2  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40-60mg2-3滴)溶解后的样品于小的玻璃容器中,如果必要,轻微加热玻璃容器已使样品溶解。用移液器加入四氢呋喃配制成约5%浓度的样品溶液。为防止颗粒物污染色谱柱,样品溶液应经0.45μm过滤膜过滤。

9.3.3  甘油三酯色谱峰的确定同7.3

10  计算

采用归一化法,即假设所有甘油三酯峰面积总和相当于100%。计算每种甘油三酯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1  精密度

11.1  重复性:在同一实验室,有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表1和表2给出的重复性限值r

11.2  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对同一被测对象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表1和表2给出的再现性限值R

11.3  实验室间测试结果:1987-1988年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会(IUPAC)油脂及衍生物分会组织了两次实验室间测试(分别有1816个实验室参与,每个样品均有两个测试结果),统计结果(根据国际标准方法ISO-5725)见表1和表2RSDrRSDR见表3

分享到: